十三载磨砺,亿万人初心。承载着中原文化诗魂和中原父老期盼的《历代诗人咏河南》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河南史志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文化战线的一件喜事,更是所有参与者为中原更加出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值此笔谈之契机,我谨代表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向《历代诗人咏河南》这部文化巨作的出版表示诚挚的祝贺!
“同游得君子,兴与烟霞会”。非常荣幸能与同道诸君精诚合作、携手同心,共襄此次文化盛举。这是我们之间非常珍贵的缘分,我们将倍加珍惜;老一辈专家学者在成书过程中显现的深厚文化造诣和严谨治学态度,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和践行。特在此向所有参与编纂的同志特别是老同志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意义重大,同道诸君情谊深长。正基于此,本书出版之前,省史志办就开始筹备出版座谈会,期望择一良辰佳期,让大家欢聚一堂,由衷畅叙,但终因客观原因憾未能成。为此,特在《河南史志》搭建此出版笔谈平台,比作兰亭雅集,以其飨未了之心愿、共发未尽之幽思。更重要的是,本次笔会也是我们文化战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讲话的重要举措。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要求,加快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努力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我们这次笔会,是文化界合奏的一曲韶乐清音,以中原文化之诗弦,共振文化繁荣盛世之黄钟,更是将传统文化洗冠濯缨、推陈出新之流觞,势必对我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建设起到有益的助推作用。
此外,本次笔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一代风流传国史,千秋词赋重陈王”,各位都是我省乃至全国文化诗词领域的重量级人物,能借此机会向诸位良师益友学习,得到高士指点、大家真传,深感无比荣幸。也希望大家帮助我们认真总结《历代诗人咏河南》的编纂经验,并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以便使全省史志系统正在推进的“挖掘中原历史文化元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做得更好,使我们这支史志先军能够在中原出彩大计中再立新功。
“举步图籍中,开目古今间”。我们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具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内容。而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更是诗词的乐土、诗人的家园。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三分之一以上作品出自河南。钟灵毓秀的中州大地诗星璀璨,文脉流香,不仅产生了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贺、阮籍等几十位彪炳千秋的杰出诗人,无数包括李白、苏轼、元好问这样光耀古今的名人大家也都在中州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写下了无数吟唱中原的动人诗篇。“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这些不朽诗篇是中华文脉的闪光源流,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来自于母亲河与中原沃土的丰厚滋养,更需要成为激活新时代中华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因。为贯彻党和国家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殷殷嘱托,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积极担当,勇于创新,通过多方挖掘、梳理方志资源,将历代咏赞河南的山川、古迹、名胜、名人、历史事件、地方风物等方面的诗词佳作结集成这部《历代诗人咏河南》,以使人们跟随诗人脚步领略河南山河胜迹,感受历史脉搏,进而激发起广大中华儿女热爱河南与爱国爱乡的深厚情感,并达到宣传河南、展示河南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历代诗人咏河南》的出版意义重大,将对我省地方志工作尤其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具体说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代诗人咏河南》的编纂出版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益实践。
日前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当前全党全国亟待贯彻落实的工作重点是制度问题。在此次会议上,党中央作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目标直指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问题的制度保证。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七部分专讲文化制度问题,强调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对文化制度建设提出了鲜明要求。其中第(二)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第(三)节“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中,则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历代诗人咏河南》这部文化力作正是我们史志系统发扬“众手成志”的优良传统,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助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有力举措,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出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的善行义举,恰恰契合了中央关于健全文化保障制度的题中之义,是史志部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诚意之作,更是河南文化战线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份崭新答卷。
此外,该书的编纂本身,也是史志成果以制度化规范自身,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最初该书是准备作为第二轮《河南省志》附录卷中的《艺文志》出版的。但是,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我们最终商定以省志志书成果的形式出版:一是由于本书收录的内容主要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诗词,而第二轮省志的时间断限是1978~2000年,时限不一致,体例差异较大;二是传统《艺文志》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仅以诗词作为《艺文志》的全部内容,明显不够完整;三是近6000首诗词放在省志的附录卷,也不能体现它的份量和价值,而如果简单地从省志中删除,也将会留下遗憾。所以,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我们决定创新形式,将本书作为省志的专项成果单独出版。由此看来,《历代诗人咏河南》本身就是推动制度化进程的典范之作。
(二)《历代诗人咏河南》是弘扬黄河文化的珍贵名片。
“思先哲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更是和中原沃土结下了深厚的血脉情缘。黄河流经今河南境内达700多公里,横贯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新乡、郑州、开封、濮阳,加上黄河故道所在的商丘,共九市,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原文化同时又是黄河文化,河南人正是黄河儿女,炎黄根脉同时又是黄河根魂。所以,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以中原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诗人骚客的热情歌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黄河诗篇中“看中原形胜、千古王气,雄壮势、隆今昔”,显然已成为以李白为代表的众多诗人抒发爱国情怀的首选意象,而古往今来更留下了诸多反映中原儿女治黄护黄、百折不挠、可歌可泣的奋斗诗篇。为将诗
篇中的黄河文化、黄河精神更集中地加以展现,《历代诗人咏河南》特设黄河篇专题置于全书之前,尽收历代诗人吟咏黄河的诗词名篇以飨读者,可谓对总书记传承黄河文化之重托的真挚回应。“黄河百折绕萦纡,喜见安澜庆有余”,作为黄河儿女,我们衷心祝愿大河安澜,盛世长兴!我们史志工作者更要以此次《历代诗人咏河南》的出版为开端,开启以史志文化资源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之旅,进一步尝试诸如“黄河故事”“黄河民风”“黄河胜迹”在内的黄河文化主题,力求再推出一批黄河文化精品力作,以满足中原人民的文化需求和黄河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打造黄河文化的闪亮史志名片,让黄河文化同史志文化一起,并肩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先锋。
(三)《历代诗人咏河南》是“修志问道,直笔著史”史志精神的集中展现。
作为史志文化典籍,《历代诗人咏河南》的编纂过程,充分体现了史志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春秋”的奉献精神。为达成党和
国家“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托,参与其中的诸君怀觚握椠、旰食宵衣,敢融“天地为炉意”,尽取“黄金铸作波”,以血汗之江河凝聚经典之瀚海,不但其志可佩,其情可感,更是其心堪鉴,其道应承!《历代诗人咏河南》的编纂工作虽然最终是在省史志办主导下完成的,但功劳最大的应该是省社科联徐志刚主席等几位老同志,是他们最先动议和发起的,不但完成了大量前期工作,甚至后期80-90% 的工作是他们做的。这部书开始编纂时间应该是在2005年下半年,胡世厚、徐志刚、李刚太、杨海中、杨嘉仁、王天兴6位老同志组成编辑班子,按各省辖市的分工,着手准备。2011年下半年,何广才、宋恪震、王宗堂、王学庆4位同志又参加进来。由于本书规模较大,纵向时间跨度几千年,横向地域覆盖嵩山、黄河和全省18个省辖市与所属的100多市县区,其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十几年来,这些老同志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出入各大图书馆,查阅了几乎能够看到的河南各市县的新旧地方史志和各类图书,复印了几十公斤的资料,从数百种书刊中爬搜剔抉、披沙拣金,数易其稿,反复打磨,最后筛选出这5714首历代诗词作品(截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含新诗)。2016年4月本书第五稿出来后,仍发现不少差错和遗漏,为最大限度地纠正这方面的问题,徐志刚、杨海中、王天兴3位老同志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对整部书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校对和修订。2018年5月本书完成了第十稿,随后省史志办又进行了通审,并又请我省著名诗词专家、郑州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杨嘉仁先生逐篇进行了审读,提出了详细的审读意见。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调阅原稿和认真研究,对第十稿作了仔细修改。
在校勘整理过程中,我们的老领导、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同志和包括在座各位有许多同志,都为此书的编辑出版做出过或多或少的贡献,尤其是徐志刚、胡世厚两位老先生,为了志稿多次亲自来省史志办与我们商议编纂出版事宜。为保证书籍质量,书稿送到出版社和印刷厂后,徐老又多次亲自去参与排版和最后的审核校对。
在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省史志办省志工作处的同志也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根据分工,老同志们主要负责内容方面,史志办主要负责协调解决经费和整体设计等问题。史志办重点由我们省志工作处负责,全处人员本来就不足,核心任务是第二轮省志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下,把《艺文志》单拿出来出版,需要重新设计、重新定方案,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他们无怨无悔,无条件担下了这项工作,承担70多万字的稿子的编辑、校对,并将这项工作做了整整6遍。此外,更有古籍社的王小方同志,作为地方志的编外人员担负起了校对、设计、印刷等大量工作。
“草木思先哲,山川焕今贤”,这些同志,特别是老同志们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认真、求实、敬业、奉献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堪称
史志人的精神楷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榜样,值得全体史志工作者学习和弘扬!
“日近先知晓,天低易得春”,正是新时代的东风吹绽了《历代诗人咏河南》这朵新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强调,要推动
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做好“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关怀史志工作、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难得机遇里,我们更应以该书的编纂出版为起点,整理行装、砥砺奋进、再攀高峰。河南是文化大省,也是文化资源强省,地方志这座资源宝库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还在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发现、去开发、去宣传、去利用。我们能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做好文化传承和弘扬工作,打造中原文化高地,我们责无旁贷。在河南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实践中,在河南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发展过程中,地方志不能缺席,我们一直在努力,并迫切希望未来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我们能继续并肩战斗、携手同行,也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进来,共筑中原文化之大雅诗意,共绘中原更加出彩之精彩华章!
谢谢大家!
2019年12月
(原载2019年第六期《河南史志》)
相关推荐
· 李刚太贺《历代诗人咏河南》出版: 河南文化建设的扛鼎力作
· 王永宽贺《历代诗人咏河南》出版: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工程
· 王全书给《历代诗人咏河南》发贺信: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 李庚香贺《历代诗人咏河南》出版:打造中原文化高地,推动中原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