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弹钢琴、打架子鼓、吹电吹管、打拳击赛,智能眼镜变身提词器、翻译器,写下的心愿将被刻录在芯片并带上月球……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下称“数贸会”)上,黑科技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
本届数贸会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商数量达1812家,超过去年总量,其中国际展商381家,占21%。展览采用“1+5+7”架构,即:1个主题展区、数字贸易5大细分领域(数字订购贸易、数字技术贸易、数字服务贸易、数字产品贸易和数据贸易)下的7个特色产业展区。
“数字贸易与AI深度融合”是本届数贸会的亮点,会上展示了一批全球领先的算力设备、大模型、具身智能,更呈现医疗、教育、文娱、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超百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AI正在重塑工作与生活的方式
今年以来备受外界关注的杭州“六小龙”,将在本届数贸会同台亮相。强脑科技带来了颇受欢迎的脑机智能安睡仪;宇树人形机器人G1现场对打,并展示新习得的跳舞技能;DeepSeek生成式AI场景融合诗歌与音乐创作,高效的Mixture-of- Experts(MoE)架构和公开权重设计,使创作能力媲美大模型的同时显著降低训练成本。
据了解,本届数贸会将突出“数字贸易与AI深度融合”,展示一大批全球领先的算力设备、大模型、具身智能,更呈现医疗、教育、文娱、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超百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今年的人工智能展区比往年扩容一倍,面积超3万平方米,汇集超300家头部、腰部和初创企业。
在人工智能展区,一些重塑工作与生活方式的AI产品亮相。被网友称为杭州“七龙珠”之一的Rokid乐奇,是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的产品平台公司。它最早的一次出圈,源于创始人佩戴公司AR眼镜现身政府大会,通过把发言稿显示在眼镜上,实现“脱稿”演讲。
Rokid乐奇品牌相关负责人叶子凌告诉记者,目前,根据用户的反馈,提词器是最常用到的功能。本届数贸会上,Rokid乐奇携五款AR眼镜产品亮相,重点展示Rokid乐奇眼镜(Rokid Glasses)在AI交互中的显示技术优势。这款眼镜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将芯片、电池、摄像头、麦克风等核心部件集成于轻量化镜架中,用户可通过语音或触控镜腿实现提词、翻译、导航、拍摄、支付及AI问答等功能。
在“电商之都”杭州,人工智能也在提升跨境贸易、电商出海等内容生产与传播效率。杭州盖视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说得AI”带来全球首个深度融合数字人生成与AI翻译的多语言数字人功能,用户只需输入一种语言脚本,即可一键自动生成超20种语言的口播视频。
文化“新三样”之一的网剧也利用AI智能适配技术,提高译制片生产效率。容量短剧是微短剧行业内容平台公司,已布局海内外APP产品,拓展海外短剧业务合作。容量短剧品牌负责人周莹莹告诉记者,该公司短剧出海译制剧和本土剧并行,目前仍以译制剧为主。在翻译过程中,公司先利用AI自动生成多语言字幕及配音,而后交由译制团队校对。
AI+空天科技,打造数字贸易“新基建”
在数贸会主题展馆,太空计算公司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下称“地卫二”)展出两台月球AI机器人,并在现场搭建了特装区,参观者能身穿宇航服在模拟的月球表面写下心愿。所有愿望将被收集,并预计在2029年左右刻录在一块硅基芯片上,随嫦娥八号登上月球永久保存。
今年1月,经国家航天局批准,地卫二作为首个参与探月计划的民营企业,联合浙江大学和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共同论证的微型探索机器人方案,入选嫦娥八号国际合作项目。
地卫二也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地卫二品牌相关负责人陈军睿告诉记者,目前来说,全球范围内做太空计算的公司不多,地卫二主要面向南方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通过产品交付、工程师培养服务等,帮助相关国家培养技术能力。
此次数贸会,地卫二正式发布“全球空天数贸2035计划”,其中一个核心支柱是“全球数贸星座”。这是一个由4颗尖端AI卫星组成的“太空天眼”网络,通过实时追踪全球货物,智能解析复杂规则、提供太空信用锚点,旨在解决传统贸易的时效慢、成本高、信任难等痛点,目标是打造一个货物全球通达、数据实时相连的高效可信的新贸易体系。
地卫二所在的云栖小镇,已集聚空天信息产业相关企业300多家。在这里,航天五院杭州中心构建核心部组件生态,全国首个商业卫星及部件全产业链线下超市“东方红天选”落地云栖小镇。国家实验室、智元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相继落户。
近些年,在商业航天热潮的推动下,空天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新的产业增长点。今年7月举办的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空天信息产业正站在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万亿级市场蓝图正在加速绘就。
目前,我国多地都在加速布局空天信息产业链。比如,浙江此前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新产业新业态,其中就包括空天信息。深圳着力打造“卫星+”产业链,济南则以低空经济为抓手,北京将卫星互联网定位为经济新增长极。
南方+记者 张晋 朱红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