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之滨到天山脚下,三千公里的距离,挡不住医者仁心的奔赴。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一批又一批河南援疆医疗专家接踵而至,他们带着精湛医术与赤诚之心,在影像科、普外科、皮肤科等多个科室留下奋斗足迹,用实际行动架起豫哈两地的健康桥梁,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绽放。
以影像为眼,筑牢诊断基石
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诊断室里,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河南援疆医疗专家张风光俯身对着CT片,向患者细致解释病情。作为河南省肿瘤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拥有18年医学影像诊断经验的他,在初到哈密时便敏锐发现当地影像诊断标准化不足的问题。
为此,张风光从优化扫描流程入手,针对不同部位肿瘤检查制定规范化操作指南:在肺部结节筛查中强调薄层重建的重要性,在腹部增强扫描中规范对比剂注射方案,确保每一份影像都能为诊断提供精准依据。他还建立多级复核机制与集体阅片制度,要求医生结合增强扫描特征与临床病史综合判断争议病例,让诊断更严谨。
在教学中,张风光摒弃单向灌输模式,通过早读片会解析疑难病例,在每周二、四的科室讲座上,让年轻医生以病理确诊病例制作PPT进行分享,促进影像与临床、病理的深度结合。他与科室年轻医生潘慧结成师徒,毫无保留地传授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助力当地医生成长。“疾病的真相隐匿于细微之中,我们要做临床医生的‘眼睛’。”这是张风光常说的话,也是他用黑白影像守护生命的承诺。
以妙手仁心,解除患者疾苦
“太感谢杨主任了,没想到手术这么顺利,恢复得这么快!”2025年7月,外卖员王先生将一面写有“妙手仁心情暖边疆”的锦旗送到普外科援疆专家杨志忠手中。饱受痔疮折磨十余年的他,曾因对手术的恐惧迟迟不敢就医,直到听说哈密二院有位河南来的专家,才抱着希望前来就诊。
作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杨志忠有着20多年普外科临床经验,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与肛肠疾病治疗。接诊王先生后,他不仅细致检查确诊为混合痔,更耐心讲解手术细节,驱散患者的恐惧。手术顺利完成,不到一周王先生便出院,恢复正常生活。
在哈密的日子里,杨志忠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对患者的关怀融入每一次接诊与查房。他不仅为当地患者解除病痛,还在科室里传帮带,分享临床经验,提升团队诊疗水平。一面面锦旗,不仅是对他医术的肯定,更是豫哈情深的生动见证。
以技术革新,带来健康福音
来自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的宋小丽,2025年5月进驻哈密二院后,发现当地部分疾病治疗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她发挥专业优势,带领皮肤科团队开展腋臭微创改良术——通过特制微创刮勺精准破坏汗腺组织,术后无需缝合,5天左右即可愈合,且疤痕隐蔽。
在此之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卢海松已为科室引入“穴位贴敷”技术,填补了当地诊疗空白。如今,在援疆专家的持续助力下,哈密二院皮肤科不断探索创新,李晶晶主任带领团队在激光美容、瘢痕治疗等领域持续精进,用更优质的服务守护边疆百姓的皮肤健康。
从规范诊疗流程到攻克技术难题,从培养本地人才到传递医者温情,河南援疆医生们在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每一份付出,都彰显着“豫哈情深、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他们以仁心为楝,以医术为舟,在丝路之上书写着医者担当,让健康之花在天山脚下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