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矿区竟然能种果树!”8月19日,“大河壮阔 亮丽北疆”全国党媒走近母亲河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媒体团来到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探访其打造绿色矿山的实践模式。
听取准能林果经济示范园情况介绍。郭成 摄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骨干企业和黄河流域国家能源重点保障企业,准能集团在创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生态价值产业化实施等方面的实践中,探索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林果经济示范园内种植的西梅。郭成 摄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的林果经济示范区,紫莹莹的西梅、脆甜多汁的苹果挂满枝头。“矿区竟然能种果树!”媒体团成员感叹。登上观景台远眺,曾经沟壑纵横的采矿层绿意盎然,远处的树木在风中舒展枝叶,与近处的植被共绘一幅绿色画卷。
采摘的苹果。郭成 摄
准能集团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的准格尔旗,黄河流经238公里,属于典型黄土高原地貌。这里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
为破解“资源陷阱”,准能集团创新形成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即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生态重构技术体系、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发布5项地方标准,做到了排弃地复垦全覆盖、无死角,实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成功将昔日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改造为万亩良田、森林草原。
在充分收集雨水的前提下,通过“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合理规划生态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由“黑”到“绿”的蜕变,破解了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与保护协同推进的重大技术难题,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提供了低成本、易推广的实用技术,找到了在产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方案。
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的美景(准能集团供图)。
实践中,准能集团探索“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果”“生态+文旅”“生态+研学”“生态+光伏”多元产业模式,已建成叠翠林区、紫东农区、毓秀景区、迎曦草区、抱朴田区、望舒果区、梦青牧区和生态治理先行区8个生态功能区,并通过饲料及小杂粮种植、林果花卉种植、肉牛托管代养等多种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大幅增收。
截至目前,准能集团完成绿化面积9.95万亩,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7633.5万株、地被3.79万亩,矿区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5%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88%。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准能集团矿山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自然资源部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及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典型案例,并在自然资源部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中推广。
不久前,准能集团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首期工程正式开工。准能集团一代代人也将通过“绿色接力”实践,为筑牢北疆绿色生态屏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力量。(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