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漫山茱萸果红遍振兴路

2025年04月27日10: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曹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时值阳春二月,我因工作原因被派驻到河南省西峡县寨根乡驻村,很荣幸成为一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

  临行前,我畅想自己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浑身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在这里,我可以努力将所学的中医药专业与工作结合起来,发挥专业优势,在乡村中医医疗服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既要通过中医技术解除群众病痛折磨,也要加强健康理念的宣讲,使广大群众树立“治未病”健康管理思想,更要将中医技术留在当地,助力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疗人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自己实干、奋斗的足迹。

  初到西峡村,正值山茱萸花开,漫山之中,单株的犹如黄色的伞盖,株连成片的似如花海,透着车窗,看到黄色的山茱萸花,我不由地想到红色的山茱萸果,再想到当地种植山茱萸发展、壮大的历程,思绪不由得与中医药联系起来。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秋末冬初采收,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的记载。自北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将其与熟地、山药配伍而成“六味地黄丸”后,历代医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而为平补阴阳之要药;又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而成固精止遗之要药。

  西峡县因处伏牛山腹地,自然条件适宜山茱萸的生长,山茱萸逐渐成为该县三大特色产业之一,构成了当地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西峡县也被命名为“中国山茱萸之乡”。

  西峡县的山茱萸产业只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小样本。中医药蕴含的五种资源优势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价值。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的独特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识。身为中医药人,我们自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通过工作调研,我了解到西峡是一个山区县,山茱萸生长在山坡上,道路崎岖难行。以往耕种、施肥、采摘,全靠人力,通过肩挑背扛,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有很多不安全因素,极大影响了群众采摘的积极性,造成成熟的山茱萸果荒废在枝头。

  更严重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山茱萸种植逐渐出现品种退化、树龄老化、树势衰退等情况,加之过去一直偏重单一的山茱萸原材料销售,过度依赖国内市场的需求,制约了山茱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度困扰着当地政府和群众。

  西峡县人工种植山茱萸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全县山茱萸年产量在河南省和全国都位居前列。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西峡县山茱萸产业已不同往日。西峡县人工种植山茱萸取得了飞速发展。色泽鲜艳、果实大、果肉厚实、药效纯正的优良新品种已被培育出来。无人机飞入山间,完成高效施肥、搬运。振枣机、皮核分离机、烘干机等机械开展采收加工,使得山茱萸生产成本大大下降,群众劳动效率不断提升,既使群众摆脱了传统的人工劳作,又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如今,西峡县在山茱萸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过程质量管控等方面实现跨越,不仅在朝着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的道路上不断添加新动力,同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身为新时代的中医药人,要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如何持续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这都是当代中医药人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