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重建 科协聚力】系列报道之七 张金良:要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标准

2021年08月03日09:43

来源:大河网

“7.20”郑州暴雨是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事件,据报道20日郑州市降雨量达到627.4mm,16时至17时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mm,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本次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影响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也属历史罕见。“7.20”郑州暴雨给城市建设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城市如何应对极端降雨事件?

一是要从保障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来重新审视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郑州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地处西南山前丘陵和东部黄河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洪涝灾害频发,是全国31个防汛重点城市之一。目前,包括郑州在内,城市大量的配电设施包括强电和弱电均布置在地下空间,一旦遭遇超标准洪水,地下空间进水,城市电力、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都将中断,甚至导致整个城市瘫痪,应从保障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来审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应能防范化解“黑天鹅”事件带来的重大风险。

二是要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标准,应分级分类建立相应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近年来,我国极端气象事件总体增多增强趋势明显,由极端气象事件引起的多灾并发特征十分明显,对经济社会影响十分复杂。城市规划建设除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除防洪排涝体系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外,对城市地铁、住宅小区、大型办公楼、地铁、地下车库等各类建筑物应该建立分级分类防洪安全设计标准,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城市地铁、住宅小区、大型办公楼、地铁、地下车库等规划建设应该由相关管理部门开展洪涝风险安全评价,做到以低成本的规划建设换取高的防洪效益。

三是应区分“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防洪之间的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是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在应对雨水带来的内涝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但是,再好的“海绵城市”建设也无法还原天然下垫面的吸存能力,因此,“海绵城市”并不能包打天下,若遇远超标准洪水也无法吸收,城市依然会发生洪涝灾害。应高度重视城市防洪规划和设计建设,对郑州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防洪问题,既要重视“排”,也要重视水系联通对水量的消纳和平衡,更加要重视“蓄”,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郊外低洼地区开辟湿地公园和城市防洪相结合的引蓄(导引滞蓄)洪水工程。

四是应对城市上游水库进行彻底加固改造。在郑州市内河上游共有水库12座,其中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5座,多为建成年代较早土坝。土坝坝身散粒体结构,遭遇超标准洪水极易溃决,对郑州城市安全影响巨大。因此,对溃坝风险影响城市安全的大中小型水库,应进行彻底改造,提高工程韧性,遭遇极端自然灾害大坝缓溃甚至不溃,最大程度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

五是应加强市民避险意识和非工程预警建设。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市民深入宣传内涝风险、风险区域及相关防灾减灾避险措施,使各种加大洪涝风险和防洪压力的社会行为得到控制,加强市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应强化集内涝监测、预测预警、调度决策、灾情宣传发布于一体的城市内涝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结合预报降雨资料进行预测预警,并建议建立城市重大自然灾害警报提机制,及时有效地提醒市民进行紧急避险。

(张金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河南省科协常委,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博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黄河水沙调控和重大水利工程设计学术带头人,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余项;获大坝杰出工程师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论文87篇,出版专著18部,授权发明专利18项。坚守黄河治理一线36年,围绕黄河水沙调控和重大水工程泥沙问题持续开展研究,建立了黄河调水调沙关键理论和技术,创建了多沙河流工程泥沙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提出黄河下游河道三滩分治的生态治理新方略,参与重要讲话起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形成提出提供了决策咨询。主持小浪底水库运用研究和实践应用,产生经济效益上千亿元。担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推动了项目前期工作进程。担任厄瓜多尔战略性能源工程电站工程总负责人,该电站图案印上了该国最大面值的钞票上,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王晓颖  审核 :阎乃川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