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辉映脱贫路——记退休干部、禹州市苌庄镇五坪村党支部书记冯学义

2020年06月24日13:58

来源:大河网

县城里的退休干部冯学义回到家乡禹州市苌庄镇五坪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了!消息传到五坪村,当地老百姓以高脚社火、竹马旱船的行式表示欢迎。至此,已经瘫痪近一年的五坪村党支部有了擎旗手。

五坪村位于禹州市西北部的荟萃山南麓,距禹州市区45公里,北与新密相邻,西与登封交界,属于“三不管”地方。全村14个村民组,22个自然村,1200口人,分别居住在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的沟沟岭岭间,山地5000余亩,道路不畅通,经济不发达,各方面条件落后,是许昌市脱贫攻坚的重点村。2018年村“两委”换届开始,由于多种原因,党支部书记一直没有合适人选,空缺长达近一年。支部缺了领头人,人心涣散没了魂,各项工作被动,处于混乱状态。

现年63岁的冯学义是土生土长的苌庄镇五坪村人,曾在苌庄镇担任副书记职务,后调入禹州市煤炭局工作。由于他为人处事脚踏实地,2017年退休后被郑州市一家企业聘任为办公室主任。

脱贫致富不能让一个村掉队!苌庄镇党委、政府对五坪村的状况高度重视,着力解决。通过多方走访了解五坪村党员干部群众,物色合适支部书记人选,各方面意见信息汇总都指向最佳人选冯学义。于是苌庄镇党委派人做工作,请冯学义回到家乡担任五坪村的党支部书记,释放夕阳光辉。冯学义看到五坪村党支部这种状况,非常着急,党的工作受损失,老少爷们不富裕,他比什么都难受,于是他决定回五坪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消息传来,冯学义的家人和朋友感到不可理解。郑州的企业老板以加薪挽留,老伴埋怨他放着清闲不清闲,儿子说他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可以歇歇了,女儿劝他少蹚浑水找麻烦,社会上更是说啥的都有,说他“官瘾”没过够,当了大官当小官。面对家人的反对和众人的质疑,冯学义说:“共产党员就要时刻听从党召唤,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有党和政府做坚强后盾,有群众支持,我只要遇事出于公心不留私心,为群众办事实心诚心,带领党员干部聚力凝心,脱贫致富协力齐心,就一定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从而说服了全家人支持他的选择。

冯学义上任伊始,首先健全了村“两委”班子,然后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并按照“一编三定”的工作机制,对全村30名党员进行编组定岗定责。借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月10号的主题日党员干部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党员干部带头作用调动起来了,支部战斗力发挥出来了。

冯学义根据五坪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了“人文旅游、绿色发展”的思路,着力解决守着旅游资源不利用、不会用的问题。五坪村所属的荟萃山主峰海拔792米,是百里具茨山的西起第一峰,与新郑市境内的始祖山东西遥相呼应,互为伯仲。这里虽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却有着诸多的原始生态原貌、自然景观,如落雁坪、神头寨、大小石岔、龙潭沟、石门沟、天井洞等,另有人文景观郑韩古长城遗址,明清年间的古石寨,允谐寨、张家地主庄园、18条石券洞,还有保存完好的早些年大队部、小学、代销点、卫生室、缝纫社、铁匠炉、电影队等古石寨联合办公原貌旧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村人用铁锹、小推车历时两年修建的五亩蓄水池等,这些都为现代人们了解那个年代生活的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历史景致。如果对这些充分加以利用,同时依靠五坪村5000多亩红胶泥的土质,种植特色农作物、中药材、山核桃、山楂等,利用林间空地散养柴鸡,改变传统的一麦一秋的种植模式,把全村打造成林果成片、鸡鸭成群、春夏观景、秋冬收储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一条龙项目,将对五坪村脱贫致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了好资源、好项目,道路不畅通,景点去不到,还是没效益。过去五坪村道路坡陡弯急,坑洼狭窄,交通伤亡事故频发。要致富,先修路。解决制约发展的出行难问题是当务之急、民心工程。村支部扩修道路的决定经“四议两公开”通过并报上级批准后,冯学义就立即组织人员入手实施。修路于2019年的农历七月初十正式破土动工后,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打通了村部至登峰界的道路。他亲临施工现场,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六十多岁的人了,仍然和年轻人一样吃住在道路施工现场。在扩修五坪村部到禹密县道公路、登封界公里、主干道10公里施工时,冯学义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等不靠,多方筹措资金,主持召开在外工作人员和知名人士座谈会,牵头成立五坪村爱心协会,发动全村群众自愿捐款修路。全村270户就有210户进行捐款,3天时间就筹得资金20多万元。三个月时间,动用挖掘机、铲车十余台,填挖土石方十余万立方米,修通了村部到县道、村部到登封界、新密界、张沟村共计10公里、路宽8--10米的路基,村内各村之间的道路扩宽工作也接近尾声,下一步按计划将筹措资金进行路面水泥硬化。看到整修扩宽的道路,五坪村群众高兴地说:“咱村就需要这样不计私利的干事创业者。有冯学义这样的领路人,五坪村脱贫致富有希望了!”

目前,冯学义正在带领五坪村的党员干部在脱贫致富工作中砥砺前行,老当益壮,如同辛勤耕耘的老黄牛,不需扬鞭自奋蹄,甘愿奉献自己的夕阳余晖。(通讯员:倪俊卿)

编辑:张龙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