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8月1日,大河网记者跟随“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媒体行来到威海威达集团。从一条生产线需要六七名工人,到现在一条生产线仅一名工人,日产十几万只钻夹头,威达集团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发展飞跃,也实现了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装备的产业升级,迈步产业链高端,走出了一条产业国际化、智慧化、高端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精密夹具类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1987年,威达首次引进钻夹头生产设备,专攻钻夹头产品。设备很先进,产品也很优良,但威达生产的单只钻夹头成本远高于当时市场上普通产品的价格。
公司管理层最终决定采用“倒逼成本管理法”,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此时,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进入了威达人的视野,公司管理层主动去丰田“取经”,在企业中全面推行这一模式,并先后引入ERP和BPM信息化管理系统。
采用“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不到一年,威达的产品库存、原料采购、资金利用率都得到了大幅优化,人均效率和库存率一升一降,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除了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威达便与港企合作,成功融资;聘请了哈工大的知名教授负责科研;招聘了一批技术人才,并在经区皇冠专门为他们建了一栋公寓楼;聘请了外国专家负责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
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威达从成本控制到质量管理、从技术创新到市场营销都在不断优化升级,从而逐渐占领了国际市场。2000年,威达生产的钻夹头产销量更是达到了世界第一,且这一业绩保持至今。
“目前,我们公司的产品广泛出口到亚美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密夹具类产品2017年上榜工信部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国际产能合作上,近十年来,公司下属中德合资企业威达雷姆公司年均产值、利润增长近30%。”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友财介绍说。
“智造”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迈步产业链高端
在精密夹具这一细分市场的专注与努力,让威达收获良多。尤其是作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优秀供应商”,威达赢得了一众国际巨头的信赖,也从中赢得了机会。
在合作伙伴的引导下,威达逐渐孵化出了锯片、粉末冶金件、精密铸造件和开关、电池包等多个并行产品。这些产品大都可以与夹具系列产品共享客户与销售渠道,从而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在精密夹具领域,威达把精益管理、市场份额、协同产品基本做到了极致,企业下一步的成长空间在哪里?威达开始了新的探索。2014年,董事长杨明燕参加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德国工业4.0之旅”。游学期间,德国工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给了她强烈的冲击,回国之后,便坚定不移地推行智能制造。
2015年12月,威达主导研发出了全球首条钻夹头智能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投入,让威达赢得了国内外、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诸多大客户、世界500强企业——欧洲喜利得、德国博世、美国史丹利百得等高层都曾来公司参观。
首条智能化生产线的成功应用,也坚定了威达走智能制造之路的决心和信心。集团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系列战略并购,相继收购了国内中高端数控机床老牌企业济南一机、国内自动化集成系统领军企业苏州德迈科等公司,构建起了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中高档数控机床制造和机器人自动化三大系统互补的产业板块。
有了威达充足的资金支持、先进的管理模式、有效的市场营销,德迈科爆发出强大能量,成功为陶氏、杜邦、米其林、高露洁、蔚来汽车、斯伦贝谢等国内外300多家客户,实施了1000多个工程项目,一举成长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之一。
而曾经被许多人认为是个沉重包袱的济南一机,也在威达旗下重新焕发生机。2017年至今,济南一机与苏州德迈科技术协同,联合推出的汽车零部件加工自动化生产单元,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替代进口,为国内汽车部件加工企业减员增效提供了优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2018年4月,济南一机的汽车铝轮毂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荣膺国内机床行业权威奖项“春燕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