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名、第116名、第74名、第56名、第25名、第7名。今年1至6月,济源市在全国361个县级城市中,信用综合监测排名一路上升,目前已成为河南省排名最靠前的城市。
全国城市信用综合监测排名,是国家信息中心运用互联网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技术,充分分析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司法机关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方面的信用信息后作出的排名,其权威性不言而喻。
"这是一个城市诚信度的直观反映。"济源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庆军说,跻身全国信用综合监测前10名,充分说明济源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济源已成为全国高诚信度城市。
无论对城市,还是对企业和个人,信用其实很重要。
民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威。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崇高追求。如果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将缺乏信任,政府公信力将大打折扣,经济社会活动将秩序失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和国家方向明、要求高、力度大,每个公民、企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7月26日,济源市发布2018年第二批诚信建设"红黑榜",25个企业法人、100个自然人因失信上了"黑榜",被冠以"老赖"之名。同时,还有一批企业因拖欠工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黑榜"有名。今年上半年,济源市发布"老赖"大头贴1万多份,多方面对"老赖"高消费进行限制,引来街头巷尾一片叫好声。
然而,吃下失信苦果的并非只有"老赖"。据了解,在今年村、居(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济源市有68人因拖欠贷款、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等问题失去候选人资格。前不久,济源市一企业在申请全国知名商标时因安全、环保方面的失信问题,申请工作被迫叫停。由于失信,一些企业在项目投标、资质申报、资金申请、融资贷款等方面处处受限,一些干部职工在入党、职称评定、评先选优或被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时被取消资格。
而与之相反,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因诚实守信而享受更多红利。在诚信建设"红黑榜"上,有一大批企业因积极纳税、安全生产等"红"袍加身;在河南省诚信企业"百千万"工程评比中,豫光金铅、清水源荣获省级示范企业称号,另有9家企业申报为省级诚信示范创建企业;在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中,有84个村被评为信用村,32635个农户被评定为信用农户;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税易贷"产品应用,根据企业纳税信用情况发放贷款68414.87万元,受益企业104户。
褒扬诚信,鞭笞失信。或许在不经意时,失信已成为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诚信则成为你事业发展的敲门砖。
让信用可管可用,济源市正在做一件大事。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毋庸置疑,诚信是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正能量。但对个人和企业而言,看不见摸不着的信用究竟该如何积累,在哪里记录,又该到哪里查询? 8月3日,在济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记者看到了济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这个由济源市发改委建设管理的信息平台,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开放式互联网平台,其数据库已覆盖全市所有人,目前已归集各类信用信息645万条。
济源市发改委负责信用工作的李保红科长告诉记者,建成覆盖全市企业和自然人的信用管理平台,济源是河南省第一家。目前,济源市已全面实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与市委部门、政府单位、司法机关、金融机构、高等院校、镇(街道)、产业集聚(开发)区实现数据对接,实现了全市主要单位全覆盖。已归集的信用信息包括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纳税、担保、表彰奖励、抵押转让、扶持政策、司法判决、公民道德、慈善捐助等,基本覆盖生产生活各方面。
信息归集是基础,信用奖惩和信息应用才是主要目的。李保红说:"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最终是要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目前,济源市已出台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奖励相关规定,惩戒奖励范围不仅涵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务人员,也涵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监管、兵役等领域。
"如果你积极纳税、受到表彰、热心慈善,都将为你的信用加分;如果你开车违章、打架斗殴,或者在经营、工作中出现失信行为,被减分则在所难免。"李保红如是举例。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从2014年底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到成为全国诚信城市的翘楚,短短不到4年时间,诚信的力量在济源不断汇聚。
"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实现了信用的应用管理,也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效支撑。"李庆军认为,随着信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诚信终将成为济源的特色和软实力;当诚信由他律变成自律,增强的必然是人民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罗黎虹 郑海波 刘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