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才:推进供水运行管理水平提升 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

2017年12月13日10:30

来源:大河网

  2014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中华民族的世纪梦想变为现实,神州大地书写了一部治水新史诗。通水三年来,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中原更加出彩夯实了水利支撑。

QQ图片20171212131247

  供水效益显著

  截至今年12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供水达107.8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30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23.5亿立方米,向河南供水40.4亿立方米,向河北供水13.9亿立方米,使四省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通水以来,河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2014—2015年度累计供水7.38亿立方米,2015—2016年度累计供水13.45亿立方米,2016—2017年度累计供水17.11亿立方米,2017—2018年度计划分配水量17.73亿立方米。

  河南省规划受水区包括南阳、漯河、周口、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个省辖市及邓州市、滑县2个省直管县(市),2016年年底实现了通水目标全覆盖,实际受益人口达到1800万。

  河南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有效缓解了我省多地日趋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输水水质始终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沿线受水区供水水质大为改善,自来水口感明显提升,受到了广大居民的交口称赞,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河南省部分非受水区迫切要求使用南水北调水。在充分论证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为使南水北调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对分配我省的南水北调水量和布局进行了优化调配,新建了清丰、博爱、鄢陵、南乐、新密等南水北调供水工程,同时,加快推进开封、驻马店(西平、上蔡、汝南、平舆)、汝州、内乡、淮阳以及郑州市的登封、经开区、高新区、新郑龙湖等供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扩大供水范围,充分发挥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三年来,不仅经济社会效益与日俱增,生态效益也日渐凸显,加快了美丽河南建设步伐。

  多年来,河南省许多地区为维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超采严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为各受水区压采地下水提供了条件。通过科学调配,水源切换,实施生态补水效益逐步发挥。

  河南省受水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升幅1.14米,其中安阳市上升3.6米,新乡市上升2.35米;中深层地下水平均上升幅度1.88米,其中郑州市上升3.03米,许昌市上升2.96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许多受水城市捉襟见肘的水资源状况大为改观,被挤占的生态用水得以置换,为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水源支持。许昌、郑州、焦作、新乡等城市积极开展生态水系建设,河清景美、人水相谐,城市品质大大提升。以许昌市为例,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已为许昌市生态供水1.58亿立方米,成为许昌水系构筑的重要依托。特别是2017年汉江流域发生了秋汛,丹江口水库持续高水位运行,为补充河南省受水区生态水量、改善河湖水质提供了条件,省南水北调办会同省水利厅积极协调,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与南水北调干线工程管理单位对接,认真摸底排查,科学调度,9月29日至11月13日,利用南水北调总干渠退水闸向河南省13条河流、白龟山水库、城市河湖水系补水,累计生态补水量为2.96亿立方米,美化了城市环境,满足了人民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求。

  水质保护提升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作为核心水源地,河南省做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庄严承诺,始终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站位全局、勇挑重担,持续深入开展水源地和总干渠水质保护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契机,认真抓好《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1+2+9)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助推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

  1、强抓环保治污,确保水源区水质稳定达标。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在河南省涉及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栾川县、卢氏县、邓州市,流域总面积为7815平方公里。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源地污染治理,积极开展生态保护,有效改善了丹江口水库水质。

  2003年以来,河南省在水源区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1000多家。加强环境执法,拆除库区内5万多个养殖网箱,关闭、取缔或搬迁禁养区、限养区养殖户600余家。

  河南省累计建成环库生态林带18.33万亩,植树造林5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04平方公里,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为一库清水建起绿色屏障。

  开展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共划定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面积1595平方公里,明确禁止事项,规范涉水活动,落实保护责任,确保水源安全。

  发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8年至2017年,财政部下达河南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70.36亿元,在促进水源地污染企业的"关、停、转、调",补偿安置企业下岗工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紧紧抓住国家对口协作的政策机遇,积极开展与北京市的对口协作,北京6区与河南省水源区6县(市)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协作。从2014年起,京豫对口协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干部人才交流有序进行,区县合作不断深化,水源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水质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北京市每年安排对口协作资金2.5亿元,紧紧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三大任务,支持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从根本上夯实保水质的基础。

  2、打造绿色走廊,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严把环评专项审核关。认真落实《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制订《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专项审核工作管理办法》,对保护区内新建项目严格审核把关,各级南水北调部门共受理项目1000多个,其中环境影响审批项目400多个,600多个有污染风险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提升生态带建设水平。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清水走廊、生态走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沿线各市县积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以国家规划作为政策倾斜和补贴依据,以土地流转、政府补贴、大户承包、生态林和经果林相结合的机制为导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吸引民营企业、种植大户投入到生态带建设之中。按照河南省政府安排部署,各有关省辖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超前谋划、措施到位,生态带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10月,我省已累计完成生态带建设长约684.83公里,面积约19.28万亩,占《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总任务21.59万亩的89.3%。南阳、许昌、新乡、安阳市以及邓州市已全部完成生态带建设任务。

  创新生态补偿制度。总干渠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有效保护了干线水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经过积极争取,2017年财政部安排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生态补偿资金3.2亿元,对进一步提高总干渠沿线各地各级水质保护的积极性、加快总干渠沿线污染源的整治、保证总干渠输水安全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强化应急预案管理。根据河南省政府新修订的《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协调中线局河南分局、渠首分局修订总干渠应急预案,及时修订了《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应急预案》。为在实战中检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11月11日,河南省南水北调办联合南水北调中线局河南分局开展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对有效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积累了宝贵经验。

  3、加强执法检查,营造南水北调良好水事环境。

  近年来,河南省连续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执法专项检查工作。丹江口水库及上游共关闭或停产整治工业和矿山企业200余家;封堵入河市政生活排污口433个,规范整治企业排污口27个;关闭、取缔或搬迁禁养区、限养区养殖户600余家;关闭或停产整治违法违规旅游、餐饮排污单位65家。拆除非法拦汊筑坝29座;拆除、停建库周及汇水区违法建筑32家;停产采砂场56个;库区内51729万个养殖网箱已全部拆除,有效改善了丹江口水库水质。

  在总干渠沿线,河南省先后两次共出动3500多人次,排查排污单位684家,计划分三年整治完成,2017年已经取缔或整改排污单位175家。特别是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联合省林业厅、省环保厅和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等有关单位,对总干渠两侧水污染风险点进行摸底排查、综合整治,彻底消除总干渠两侧污染风险点78处,大大降低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两侧保护区内环境污染风险。

  运行管理规范

  工程能否平稳运行,直接影响着工程效益的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河南省及时将工作重心从建设管理向运行管理转变,在运行管理机构尚未批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强化主业意识,积极探索配套工程省级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与市、县分级负责相结合的"两级三层"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可靠的运行管理队伍,加强水量调度、安全巡查、维修养护管理。开展配套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年活动,制定印发了《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完善制度、健全队伍、加强培训、创新管理、规范巡检、强化飞检、落实整改、严肃追责等8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各部门、各省辖市(直管县)南水北调办按照方案要求积极开展运行管理规范年活动。2017年7月至9月组织开展了配套工程运行管理"互学互督"活动,查找问题,整改提高,总结交流工程管理经验和好做法,规范运行管理行为,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河南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的意见》等26项规章制度,为我省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法规和制度保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南水北调办也建立健全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认真总结工程运行管理的实际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和完善制度体系,使规章制度和规程规范真正管用,真正能落到实处,促进工程运行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规范水量调度。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南水北调办制定月水量调度方案,河南省南水北调办汇总形成全省月水量调度计划,建立完善与干线工程管理单位、受水区用水单位联络协调机制、应急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实行配套工程运行管理月例会制度和水量调度日报告制度,对各地月供水量、供水流量实行动态监管,及时调整水量调度,确保运行平稳、安全。

  强化运行监管。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制定了《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运行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稽察办法(试行)》,形成了省办领导带队飞检、巡查队伍日常巡查和专家稽察三位一体的配套工程运行管理监督检查新格局。截至2017年11月,省办领导率队对7个省辖市进行了飞检,巡查队伍对11个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进行了巡查,同时组织稽察专家开展了稽察,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印发通报、约谈、复查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消除了隐患,进一步规范了运行管理工作。

  建立应急机制。为防控断水风险,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南水北调办和工程管理单位分别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了备用水源应急切换机制,明确了各地可切换的备用水源、启动程序、工作流程、切换时间、供水流量等,开展了郑州市断水应急模拟演练和许昌市断水应急实战演练,提高了应对处置突发断水事件的实战水平和能力。积极推进配套工程市场化运维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了一支实力强、有经验的专业队伍,承担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维修养护和应急抢修工作。

  依法管理保护

  把依法管好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开展南水北调行政执法工作,全力维护工程设施安全和供水安全。

  加强法规宣贯。2016年11月,河南省政府颁布了《办法》,为我省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了法规保证。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加大《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和《办法》宣传力度,在河南日报刊登了《办法》全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办法》的落地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建立执法队伍。按照河南省水利厅委托,及时成立了河南省南水北调水政监察支队,积极推进全省南水北调执法体系建设;开展执法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南水北调执法队伍。

  严格行政执法。认真贯彻执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执法,严格执法程序;建立完善执法制度,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调查处理影响工程安全和供水安全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维护工程运行安全。

  完善设施保护。按照《办法》,加强设施保护工作。开展干线工程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维护总干渠工程设施安全,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运行。

  开展课题研究。成立了河南省法学会南水北调政策法律研究会,积极发挥专家库、智囊团作用,紧密结合南水北调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政策法律课题研究,探索新思路,谋划新对策,为我省南水北调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加强队伍建设

  南水北调这支队伍经受了10多年建设期艰苦卓绝的考验,是一支能打善战的队伍。通水以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党的生活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四讲四有"标准,争做合格党员,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到井冈山干部学院、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红旗渠等红色教育基地、延安和遵义干部学院、南水北调党性教育基地进行党性锻炼,组织各支部到定点扶贫村开展对贫困户的一对一帮扶活动,联合高校、邀请专家开展专业技能和执法业务等各种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技能。

  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在南水北调艰苦卓绝的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了南水北调精神。坚持大力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开展南水北调文化研究,引导和激励全体干部职工增强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实求效。

  认真落实精准扶贫。选调精干的领导干部担任定点扶贫村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与基层党支部一道共担脱贫致富攻坚任务,凝神聚力,精准施策,坚决打赢定点扶贫村的脱贫致富攻坚战。

  打造清正廉洁队伍。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两个责任"。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加强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使广大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做到讲规矩、守纪律、保廉洁,干成事、不出事。

  回眸往昔,辉煌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美好前景催人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河南省南水北调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上下同心、只争朝夕,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创造南水北调新的辉煌,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刘正才,系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河南省南水北调办主任)


编辑:张龙